

教师发展
关于云龙
大概念教学——构建教学新生态的钥匙
概要:
在教育领域,人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学校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?这是大概念教学15讲的第一句话。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答案。从交给学生知识、技能到教给学生适用未来的能力,到今天我们所说的素养。那么素养该如何培养,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么做?以下是我学习大概念教学15讲的所思所想。
收获一、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性
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,是一件意义深远却艰难无比的事。然而,路虽远,行则将至,事虽难,做则竟成。建设高质量的育人体系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需要我们持有清晰笃定的课程信念,更需要我们拥有坚忍不拔的实践勇气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学生才能在今天的校园里获得面向未来的力量。
收获二、什么是大概念
大概念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科知识的概念,比如“方程”的概念、“反射”的概念或“被子植物”的概念。它甚至不是一个名词或短语,而是一个陈述句。大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学科观点,而且是居于学科中心、相对稳定、有共识性和统领性、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的观点。
收获三、如何撰写学习目标
影响最深刻的是第六讲——撰写学习目标。因为无论是传统的单元教学,还是大单元教学,撰写学习目标一个无法绕过去的环节。有人说,一位优秀的教学工作者至少度很多时间来设计学习目标。由此可以看出确定目标的重要性。
在大单元教学中,是应该先确定学习目标,还是应该先提炼念?对这个问题,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。从广义上讲,理解大概念也可以看作整个单元最上位的学习目标,它是这个单元的“终极使命”,一般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都是为实现这个终极使命服务的。而另一个角度讲,学习目标的确定也影响大概念的提炼。事实上,同一个学习内容可以培育的核心素养通常很多,选择哪一个作为单元重点培育的素养,进而提炼单元大概念,也需要参考学习目标。所以说,学习目标与大概念往往相互影响,彼此交融。
书本中一步一步教我们来设计学习目标,首先给学习目标进行分类:知识有不同类型,同一类型的知识还有认知深浅之分。美国教育学家韦伯提出了“知识深度”理论。他将知识被分成“回忆与再现”“技能与概念”“问题解决与应用”“思维迁移与创造”四个层级。韦伯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,既然知识是分层级的,那么学习目标也需要分层分类,区别对待。
回顾到我们的教学中,我们在大单元的教案撰写中也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。具体讲教学目标分为一二三级,有易到难层层递进。出示图片
第二步:确定学习目标
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了一个“以终为始”的单元教学设计模。在这个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中,学习目标的确定与传统教学相比是倒置的,即先确定高阶目标,再确定低阶目标。这些目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迁移一理解意义一掌握知识和技能。这能使老师们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初衷和意义所在,而不至于陷人东拼西凑且与学习目标南辕北辙的活动之中。
第三步:撰写学习目标;以前,我们总觉得只有教师才有必要了解目标,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习就行了,所以那时“学习目标”一般称为“教学目标”。而现在我们认识到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,因此师生应该共同明确目标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学习目标”。
之前,在教高年级的时候,我也用过这个方法。在正式上课前,我就会明确的跟学生说“这节课,我们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,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这节课的知识点你就掌握了百分之90”。确实,这样简单直接的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明确,知道自己这节课要做什么,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。
学习目标既然面向学生,就要清晰、适切--清楚、具体、可操作性强,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。例如,“能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”这个目标表述中,“说明”还可以细化为“用语言、图表或实验演示说明”,而“其他形式的能”也可以进一步明确为“电能、热能、光能或化学能。”等等。
书中像这样的干货还有很多,学而不思则罔;我会继续带着思考不断学习,将学到的点点滴滴运用到实际教学中。以上就是我的分享。

联系电话:0731—57555666 招生热线:0731—57877777
地址:湘潭县易俗河镇雪松中路189号
Copyright © 2019 湘潭县云龙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备案:湘ICP备2020022307号-3 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长沙